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动态 » 正文

中国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育教学深研会在京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3-11-14


2023年11月11日上午,中国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育教学深研会在澳门新匍京8814c7教学图书综合楼顺利举行。十多位从事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学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新业态、新实践、新体系”的主题展开了研讨。

深研会由澳门新匍京8814c7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举办。本次会议旨在探讨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育教学实践,以应对新闻传播业态、生态的结构性变迁对新闻传播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材建设带来的挑战,探索“传播+法律”交叉、复合传媒人才培养创新举措,交流一流课程建设经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张辉锋教授,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科责任教授闻学,澳门新匍京8814c7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姚泽金教授,澳门新匍京8814c7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阴卫芝教授,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刘幼琍,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传播学院郑一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卢家银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周丽娜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李青藜副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吴麟副教授,澳门新匍京8814c7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万蓉副教授,澳门新匍京8814c7光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王瑞奇、张璐、祖昊等出席会议。澳门新匍京8814c7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传播法和传播伦理方向、网络与传媒法务方向的部分硕士研究生参与会议。

澳门新匍京8814c7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阴卫芝教授主持开幕式。

在开幕式上,澳门新匍京8814c7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姚泽金教授致辞欢迎与会嘉宾,并提出了本次会议组织的三层考虑:其一,交流传播法与传播伦理学科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其二,汇报澳门新匍京8814c7、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传播伦理与传播法课程建设、教学活动、教材编写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其三,共同畅想传播法与传播伦理学科未来发展方向,形成发展合力。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张辉锋教授代表主办方欢迎与会嘉宾的莅临指导,并对澳门新匍京8814c7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对会议的组织表示感谢。他表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今天我们对教育教学的讨论可谓“返璞归真”。他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伦理和法规的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材教辅、案例库建设等情况,并针对改善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会议第一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卢家银教授担任主持人。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刘幼琍线上参会。她围绕“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教研合一”主题,发表了题为《从传播政策法规到人工智能治理与伦理的教学经验谈》的演讲。她以法学院传播法课程与新闻传播学院传播法课程教学的不同为切入点,结合自身教学经历,讨论了传播法教材选用、课程设置、前沿研究等,并强调了社会实践对推动教材内容撰写与更新的重要性。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教授发表了题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传播法规与伦理教材中如何落实》的主题演讲。她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指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融入“法治与法制”“法治与政治”“法治与德治”“法治与民主”等几组重要概念和关系。随后,她具体阐释了新闻传播与伦理课程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具体路径:首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其次,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如引入分组讨论与辩论、进行情景扮演等;再次,重视课外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前往法院、检察院、文化传媒单位、律所等实地探访;最后,形成科学评价体系。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传播学院郑一卉教授在演讲《传播伦理的思想基础与实践连接》中指出,目前我国新闻伦理知识教学遵循着从中、外不同理论切入的两种路径,但都存在着从理论到实践过渡困难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应用,因此,当前学科建设重点在于理论与实践中间路径的衔接。他同时强调体系性是当前传播伦理与法规教材建设、案例建设、教程讲授中的关键难点,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

围绕《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新闻伦理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李青藜副教授围绕新时代中国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育教学进行讨论。她指出,传播科技带来的重大变革对新闻职业本身带来了重大冲击,传播泛化给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自由新闻工作者开始从事新闻工作,且具有相当大的热情。学生从事自媒体工作,可能会面临较以往更大的伦理困境,也对新闻教育提出了挑战。

澳门新匍京8814c7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阴卫芝教授结合个人新闻传播伦理教材编写和授课经验发表演讲。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她的困惑在于,新闻伦理教材基础理论欠明确,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均有不同界定。因此建议借用价值哲学的主体性理论探讨新闻真实性,明确伦理实质为主体的价值判断、价值排序与价值选择;针对课堂教学,她提出新闻伦理属于价值观教育,课堂不仅要展示“失范”案例,同时要展示优秀的新闻报道。

澳门新匍京8814c7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万蓉副教授发表了题为《学科交叉背景下模块化教学创新研究》的演讲。她指出课程的开设来源于实践,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就要写什么样的教材。人才需服务于国家和社会,政府需要综合治理的人才,企业需要合规性人才。结合当前传播的新业态,她认为核心知识更替快,教授学生提问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她分享了模块化教学探索,以无领导小组讨论、纠问式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提高课堂参与,解决规范性和灵活性结合的问题。

在与谈环节,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科责任教授闻学和张辉锋教授参与讨论。闻学教授对嘉宾们的演讲表示感谢,她指出,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人才,在会议中真切感受到了每位老师对于人才培养的付出。目前,互联网、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学习方式深刻变化,获取知识门槛的降低给社会科学教育带来挑战。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拔尖人才的培养应注重思考力、批判力、行动力,教师在提供必备的知识与理论的同时,也要注重补充“第二课堂”,可通过开展读书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展开。

张辉锋教授围绕“变化与应对”对第一环节各位老师的发言进行评议,他结合自身所做的产业经济学方向的研究,认为人才培养现实的复杂性并非培养方案可以涵盖的,行业和社会在不断发生深刻变化,教学过程尤其需要结合现实,更加认真谨慎应对变革和挑战。

第二环节的主题演讲由澳门新匍京8814c7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阴卫芝教授主持。

澳门新匍京8814c7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姚泽金教授发表了题为《传播法教学的历史定位与实践走向》的演讲。他提出,传播法与传播伦理教学需要把握学科定位、价值定位、课程定位、人才培养定位四个历史定位,探索如何与网络领域多元、复杂的法律实践对接、如何从建构角度引导传媒领域司法实践。最后,他提出了四项传播伦理和法规教育中的共建建议,即传播法与传播伦理的案例库建设、中国特色的传播法与传播伦理问题清单、课程模块设计与参考书目,等等。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周丽娜教授以《新闻传播法规撰写体例的思考》为题作了演讲。她通过梳理新闻传播法规的既有教材,归纳总结出以下共性:在结构和内容上各具特色、具有跨越多个法律部门的时代进步性、涉及本国历史和外国传媒法、肯定宪法的统帅地位等。她认为,应将党的相关政策精神与法律规定结合起来,以突出新闻传播法的中国特色。她还就如何处理法规与伦理之间的关系提出思考。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吴麟副教授的演讲题目为《面向实践: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案例教学模式探索》。她提出: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课程是新闻传播史论课程的有机构成,能够发挥联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中介作用,在奠定专业底色上有着显著意义。她认为,案例教学融合性地训练学生的观察、知识运用和逻辑推理诸项能力,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随后,她分享了自己在“案例工作坊”教学中的经验,包括基础建设和教学过程两方面。在教学体会方面,吴老师强调了面向实践的重要性,需引导实现师生之间知识和思想的“双向流动”,促进教学双方“缄默知识”的显性化和对流。最后,她提出需关注结构与能动性的平衡,讨论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持续优化教学模式。

澳门新匍京8814c7光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王瑞奇以《我期待的新闻传播法与伦理教材》为题,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展示了自己对新闻传播法与伦理教材建设的思考。她结合教授传播法的经历,提出:教材相对的稳定性,与学生背景、需求、期望值的差异性,是她感受到的教学挑战。尤其是,新闻专业与法学专业的思维习惯具有较大差异,如何回应不同学生的不同期待,并适应新闻传播行业需求变化等,值得不断探索。

澳门新匍京8814c7光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张璐发表了题为《智媒时代师生互动关系的探索——以传播法教学为例》的演讲。她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高速发展,对包括传播法课程在内的高等教育带来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思考创造能力。一方面,以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为代表的数字素养能力是未来的重要能力,人工智能既可以成为学生的“良师”,也可以成为老师的“益友”;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人工智能的带来的挑战,认识到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向以思维和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系统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思维的培养。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卢家银教授作了题为《中国特色传播法教材的基本元素》的演讲,他从理念、内容、文化、理论四个元素展开。首先,他认为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原则与方法,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方法论有机统一并运用于传播法教材编定中;同时,全面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文化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展现我国在传播法治建设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再次,在内容上需关注中国媒体治理实践与网络治理实践;最后,既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又要展现现代文化建设进程。在此基础上充分展现本土化研究成果,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与谈人闻学教授指出,目前,新闻传播学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正站在关键的十字路口。在学科融合大背景下,新闻传播学需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但需要对本学科有明确的认识,维持学科独立性,坚持“新闻传播为体,新兴技术为用”,增强学科自信、专业自信,认可本专业、发展本专业。

会议最后,与会嘉宾与参会研究生就传播法学科定位、交叉学科研究视角、学生对课堂教学和教材选用的期待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互动。

版权所有:澳门新匍京8814c7[浙江]有限公司|学校邮箱:cupl@cupl.edu.com|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建设维护:光明新闻传播学院